当我用年龄计算器计算年龄的时候,计算器告诉我我的人生已经度过33%。

今年六月底我也工作两周年了!6月写的工作相关的博文一直没有写完,准备这次年中绩效沟通完后再去总结一下,应该有一些不同的感受,到时候再和大家分享一下。

健康

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的身体终于开始慢慢变好了一些。如果看过「时光机」会知道从去年开始一直胸闷气短难受的不行。最痛苦的时候觉得呼吸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今年3月、4月份的时候我还在医院去检查,到了五月份竟然慢慢好了。你可能好奇病因是什么,以及怎么变好的。最早的胸闷后面逐步发展为嗳气,就是经常打嗝,严重的时候似乎一天要打100多次...伴随着吃完后消化变慢,到后面似乎打嗝就变成习惯了,胸闷了打嗝似乎就能缓解一些。

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病因,心脏、肺、胃都查了,也开了一些抗菌、增强胃动力、抑制胃酸的药都吃了不少,有时好一点点而后又继续往复。这甚至让我绝望。我在网上自己搜“嗳气缓解”的方法,其中一条是当想打嗝的时候就深呼吸,让气流下行。同时我开始调整作息,从1点半~2点之间休息调整到1点之前休息。慢慢的打嗝的症状好了不少。个人感觉可能是医生说的“功能性胃病”,即本身没有病变,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消化道不适,包括这种习惯性的打嗝。(本文不提供任何医疗参考建议,仅仅是个人经验,请谨遵医嘱!)

今天我碰到一个老太太,她说:“想吃啥就买啥,买回来吃得下就是最幸福的事!”我突然意识到,经...

曾经在上班的路上,无数次的想,只要让我的病好,我什么也追求了。工作带给人无穷无尽的名利在身体健康面前不值一提。现在终于好些了,因此我希望我能记住自己曾经的承诺,不要重蹈覆辙。

阅读

6月份开始在闲暇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了,比如看“木鱼水心” up主讲解的《水浒传》,这本小时候看过的书,但现在具体的情节都已经忘却的差不多了。后来又看讲解《史记》,感觉讲得非常有趣。后来因为木鱼水心的《星空读书会》推荐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就买来书来看。之前一直对心理学有一些兴趣,但是都没有沉下心来看。因此我决心找到感兴趣的书买来实体书去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我相信很多心里敏感的人都会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感到耳目一新,从而得到启发。比如书中描述了所处的三种状态:儿童、成人和父母自我状态。这帮助我们理解很多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比如自己面对强势的人会显的害怕和顺从,这些是儿童自我状态下不自主的,无意识的反应,即我们并没有选择作出什么反应,而是过往儿童经历让我们不自觉的就作出了这样的反应。只有意识到这一点,转而切换到成人状态下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同时父母自我状态也会解释有些人为什么喜欢批判他人,这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父母身上评判世界的价值观从而对他人进行评判。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相信很多人都会触动。每个人都会有父母自我状态,会批判别人。如果从小在一个严厉环境下成长的人可能不会批评其他人,那么他会批判谁呢?是的,他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自己。了解这一点后,似乎能理解我们为什么无法克制的经常在自责。“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这本书看完后,我继续买来《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来看。其实这本书很早一直听过,但是从来没有看过。如果你的原生家庭(虽然我有些讨厌“原生家庭”这个词)经常会有争吵,你会好奇为什么自己的家庭会如此糟糕。这本书相信会给我们一些原因。每个人都不喜欢被批判,而我们日常最习以为常的事情就是评判他人,尤其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非暴力沟通》的有些观点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是契合的。比如“生气”这一行为对我们的深刻影响。比如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非暴力沟通》进一步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是来自于自身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而不是他人的行为。从这一观点上,可能更好帮助我们关注我们尚未被满足的部分,而不是指责他人!

这两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我想其中的一些观点需要我更长时间的理解和持续不断的践行才能更好吸收这些观点。同时发现读书这件打发时间的方式带给我的感受是和看视频远远不同的。看书会带来思考,但不会像工作那般绞尽脑汁,彷佛是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看书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自己已经从生活中学到的观点,但从书中看到会感受到一种更被理解的感受,同时自己尚未弄清的事情在书中找到答案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压力

回过头来再说说压力。我第一次因为胸闷去医院的时候,医生问:“你最近压力大吗?”,我愣了一下,似乎从来没有人问我“压力大吗?”,以至于我不知道“压力大”是什么表现。我回答应该压力不大吧。我想有一些人可能和曾经我一样,习惯了在在一个压力大的环境后,以至于从来没有察觉到。今年早期的时候,我就会为绩效非常焦虑。我害怕拿到一个不符合预期,一个差的绩效。同时因为每天工作非常紧绷,工期也都比较紧。在下班的路上,有的时候莫名其妙很容易被触动,特别想放声大哭,放声大喊!而这一症状,实际上在我入职第一年的时候就有时会出现,而我从来没把这些异常行为和压力大挂钩,只是认为我情绪波动或者太矫情罢了!压力大还有非常显著的特征是,下班后什么也不想干。有人说,这不就是你太懒了吗,和压力大又什么关系!大错特错!一个正常的人,如果工作内容充实但不累,工作有成就感的人,下班后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而懒惰背后表明已经深处在一种烦心但是无力推动变化的境地。

如果问我怎么减轻压力,也许我也回答不好。因为我也是“被动”减少了工作压力。4月份的时候,公司开始裁员,之前的一些需求要么是优先级降级,要么是暂停了。人员变动、方向调整也直接导致了后续要做的事情变少了。与此同时,人员“精简”确实沟通成本也更低一些。一些事情之前要好几个人拍板,现在自己就可以决策...在这之后虽然工作的事情仍然不少,但是相比去年,整体紧张程度已经降低不少。这些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上,发现一点是,工作时长越长,工作效率总是越低。毫无例外!因为我们不是机器,需要停下来思考,理清要做的事情,分清优先级。因此我刻意的提前下班时间,与此同时起床时间更早。虽然整体上工作时长是相近的,调整后的工作体验是更好的了。

会发现一点是,一个人感到累的时候,实际上是丢失了对生活的掌控权,即无法让生活按照自己想法向更好的方向继续,因此我们就会心生懈怠,厌倦,痛苦等负面情绪。想要扭转这一点靠精神鼓励我觉得是不够的,就好像你和一个抑郁的人说振作起来啊!情绪只是你内心的自我选择!我想他难以做到。只能在理智状态下才能理解这些道理,同时基于这些观点让自己的理智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因此如果你已经陷在负面情绪无法自拔,我觉得一个尝试是下定决心做一个大的生活变化。刚开始会发现没什么起色,但是这种自我想要改变的勇气和决心会最终帮助我们!而且人的情绪是起伏波动,不要认为是之前努力的徒劳无功,在正常不过的!这些也写给未来也许情绪很差的自己吧。

其他

最后谈一谈恋爱感情相关。我到现在也忘不了一点是,当年在考研数学考试的考场上,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四十多分钟,我还有好几道大题没做,而且前面也要好几题卡住,没有思路。正当我汗流浃背的时候,考场上已经陆续有好几人提前交卷了!那一刻,我甚至有种放弃的感觉,难道就这样要结束了吗。站在上帝视角,会觉得神经!别人交卷和你又什么关系?社会化的训练,让我们基本上很难摆脱他人对我们想法、行为的影响。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像是一场考试,除了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还有工作、恋爱、结婚、生子、教育、养老。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和身边的同龄人校准,这是非常痛苦的行为,但其实又是一个非常可笑的行为,因为这一切基于每个人的机会、成长环境、身体素质等等因素都类似情况下才有比较的前提条件。但实际上每个人差异巨大。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but it...

我似乎说跑题了,同事中,同学中,有恋爱好几年了,也有结婚了、买房了,生娃了。我姐端午的时候也结婚了,而后也在考虑买房的事宜。仅仅对我个人来说,我不害怕“落后了”,“掉队了”。但是就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样,他们身上有定时的旋钮开关一样,等他们的孩子到了结婚的年龄,他们就疯狂希望他们的孩子快点找到对象,买房、结婚。从朴素的价值观来说,按照大部分人的时间走过一生总是最稳妥的方式。我如此抗拒,是担心我现在是否有和另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当更年轻的时候,我也许不会考虑到这一点。但意识到已经过了“见色起意”的阶段后(不是对外貌不感兴趣了,而是了解外貌并不能维持两个人真正长期对彼此的好奇),和另一个长久的保持联系,保持理解,保持好奇,我觉得是一件复杂和困难的事情。看过“罗翔老师”的一个视频,讲的是告诫我们去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网络上,我们期盼爱情,现实上和另一个人呆在一起,只能无聊的各自玩手机。我们真的对对方感兴趣吗?也许在现实对另一个人产生好奇、兴趣的时候,对这一点有更深的认识。但是不论如何,“生活就像一场考试,不要因为别人提前交卷而心烦意乱,随便答题”。

到这里,本文就该结束啦。最后以《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苍鹭医生对蛤蟆说的一句话结尾吧。

苍鹭把蛤蟆送到门口,告别之际,他转身对蛤蟆说:“蛤蟆,我认为你正在进步,虽然还有很多工作待完成,但你已经在学习的道路上站稳脚跟了,从此再也不会走回头路了。”
最后修改:2024 年 12 月 13 日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或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