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的时候心里想,工作后没有寒暑假、除了周末需要每天上班的日子是什么暗无天日的生活啊。

上一份入职系列的文章是刚入职的的时候入职三天后:从一年只做一件事开始 ,转眼已经两年过去。还差两个月就三周年了,提前写一下自己的感想。工作中没有遇到太多糟心的事情除了调整自我心态,很重要一方面就是运气。在风云变幻的世界里,有的时候即使很优秀仍然会进入低谷期,但这不妨碍我们修炼内功。所谓内功无非是如何成为更靠谱的人,这是需要持续不断的精进,自身能力永远是最后为我们兜底的。

我会在这篇文章中写写我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以及团队的氛围,最后再聊一聊对工作一些方面的看法。

个人

实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习生是学习一个团队相关知识非常好的机会,首先因为没有绩效压力,其次你的 mentor 一开始也不会对你有非常高的期望,所以其实努力一些可以做出亮点来。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我觉得就是态度。

我接触过几个实习生,有些实习生的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这类选手可能属于天赋型选手。有些实习生的对工作很认真,比如技术文档写的很仔细,背景调研的很清楚,方案也描述很清晰,给人感觉很靠谱。还有一些实习生是需要推着走,不推他他就不动,没有进展。

如果希望转正、或者能够在团队中学到知识,我觉得态度是很重要。那实习生可以学习到什么内容?我觉的主要是专业技能、工作流程、学习能力。

在使用代码提交中,会收到相关同事的代码 review,技术方案的评审过程中也会收到一些挑战。从这些当中都可以提升专业技术。我实习的过程中,我的 mentor 非常负责,经常一个 MR 会给我提很多评论,包括代码规范、代码设计相关。

工作流程包含的部分和代码本身关系不大,但是能体现一个人的专业度。比如日常开发流程,Git 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给别人 review 代码,提交代码之前仔细检查自己的代码。技术方案有哪些部分组成,一个新的需求从开始到结束的流程。这些会内化到后续任何的工作之上,作为专业度的一部分。

我现在回看我当时的实习转正答辩文档,会觉得做的事情都不是特别复杂,但是在文档里展示的问题的思考过程,以及认真的态度是我现在看觉得还是可圈可点的。

探索:除了问同事自己深入研究也很重要

刚进入一项新的工作,肯定会有很多不清楚的。我刚刚实习的时候,拉仓库就拉了好几个小时,因为仓库非常大,一开始用无线网经常中间断掉就需要重新开始。其次对仓库熟悉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每个文件夹是干嘛的。作为新手,很容易有的一个心态是,完全依赖别人,希望别人帮助我来搞定一切。

只有自己摸索,才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毕竟别人无法把每个细节都告诉你,即使别人都告诉你,你也无法全部吸收。所以问别人只是我们的一个手段,而不是全部。真正的学习能力体现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包括如何查阅文档、如何分析代码、如何调试问题。这些能力才是长期职业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

除此之外,完全依赖别人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我自己可以做的比其他任何人更出色。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总是会把身边的同事当作权威,别人的工作方法视为金科玉律。但是后面会慢慢发现,他们沉淀的技术或者问题排查手段并非是最佳的,亦或者他们的工作流程也是可以改进的。

这在我们开始一个新的领域探索中尤为重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做的更好,不完全的遵循过去他人的经验,才能做出突破。

最开始的工作一般是别人给你安排什么你就做什么,没有太多的自主空间,这个时候把活高质量、高效完成做好就可以了。当在团队中时间更长的时候,你会有更多的自主空间,通常会成为某一个方向的负责人,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细化任务,制定收益回收方案等等。这个过程就非常需要自主探索和深入研究能力。

但永远不要自满,别人的经验也会有可取之处,尤其是早期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吸取别人的经验,但不要完全依赖经验,忽略自身的能力。比如有些工作时间长的同事,尽管在代码能力上看不到特别突出,但是在一些问题处理流程、危机问题上能更靠谱。

挑战:不把放弃当成一个可能性

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在准备转正答辩,那个时候我很焦虑。mentor 和我说,不用太紧张,最主要的是当来一个活到你手上的时候,你能不能说,这个你能做好。有这个能力比其他的更为重要,即使不再这里工作也是这样的。简单来说,就是有相信自己做好的觉悟。

在面试的时候基本都会有一个环节就是讲一讲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以及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面试官都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因为一个人是怎么面对挑战过程不仅仅可以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即已有的知识,还可以去看到这个人的潜力

我认为面对挑战就三点:

  1. 有充分相信自己能解决的信心和有永不放弃、永不失败的觉悟:从我能做好吗,到我一定能处理好的态度转变。有些挑战一时半难以解决,就需要耐心的一次次的尝试,每一步都走稳,不要这里浅试一下,那里又在试一下,到最后即浪费了时间,问题也无法解决
  2. 有解决方案:穷举所有的解决思路和方案,细化步骤,这个过程就需要依赖经验、能力,同时可能涉及到人员协作、沟通等工作
  3. 有应急备案:所谓挑战就是未知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的解决方案都无法解决问题,所以每一个方案之后还应该有无效的时候应该怎么进行下一步的方案

举个例子,当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可能是CEO级别)反馈 bug,而我们又无法直接从已有的信息上直接得到结论,我们要怎么做?如果是新手可能第一反应是害怕,第二反应是求助,第三反应是希望尽快能摆脱这个问题。直面挑战的人遇到问题会先思考所有可能解决方法,比如先从日志上进行一些可能的推测,然后再询问之前有没有类似的反馈。之前反馈的类似问题结合当前日志尝试在本地复现。如果推测概率很高,则优先让负责对外沟通的人联系客户使用之前解决方案尝试是否可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要有应急备案,比如用户尝试方案后无法解决问题,那下一步要怎么做,可能是约客户时间进行 trace 录制,需要录制那些 trace,客户需要做哪些准备,收到 trace 后如何进行分析,有没有临时让用户恢复使用的解决方案,这些都需要尽可能的想清楚。

再举个例子,当自己的工作内容被安排到另一个全新的方向的时候要怎么做?一种方式是先看看之前这个方向是怎么做的,然后就照着之前方向继续进行下去。比如如果是崩溃问题处理上,就按照之前的经验继续处理崩溃问题。但这样很难做出新的突破。首先可以制定一个目标,比如崩溃数,或者崩溃率降低多少,在这个基础上去想可以做什么事情去达成这个目标。比如存量问题解决、大盘告警等等,再接着细化步骤,比如每周看多少个存量问题等等。 过往的经验只应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不是做事的唯一可能性

靠谱:靠谱就是人才

几年前 mentor 给我分享了两篇文章,我在这里也贴出来:

靠谱这件事情做起来绝非易事,从我个人来说,还是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靠谱的人,这也会让自己感觉更加能掌控工作一些。个人觉得重要的几点:

  • 承诺必达: 这其实非常难。有些琐碎的事情答应了可能忘了,有些事情优先级没那么高但是承诺了碍于情面承诺了一个时间比较紧的截止时间。所以要时刻谨记的是,事情不是越快越好,比如当对方要求给出一个时间预期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让对方觉得自己负责,就给一个很紧的时间,给对方一个错误的预期。对于答应的事情记好TODO提醒自己,不管这件事优先级有没有那么高,只要承诺了,就要做好。
  • 及时响应、同步进展、抛出风险:有些事情不是很快能解决,可能会遇到一些未知的问题,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把当前的进展同步出来,即使问题也没解决,也要同步到相关方知道当前的进度是什么,否则别人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会有错误的认知。其次有风险的问题也一定不要碍于情面就自己偷偷的扛着。
  • 敬畏线上代码:刚工作的时候会很依赖code review,会觉得都毕竟大佬们都review完了应该没问题了。而后又觉得code review没什么用,因为似乎大部分review的问题都是代码格式化之类的问题。但是code review本质上只是一道拦截,它是对开发者自己的一个提醒,代码不能随意的写完就提交。必须经过完备的测试后代码才能合入到仓库。很多崩溃、功能问题都是过于自信导致的问题,比如改一行日志觉得不可能有问题,结果日志打印里有空指针,调整一下两行代码顺序觉得没有问题,实际可能会导致依赖顺序错乱问题。对于线上代码要谨慎又谨慎,必须要先测试才能合入。
  • 好好沟通,少情绪化:工作除了做事情,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与人沟通,会有很多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人,有的时候是你主动找别人的,有的时候是别人过来找你的。举个例子,当你找别人的时候,别人已读不回要怎么处理?这个场景频繁到我经常在内网论坛看到这样的吐槽贴。将心比心,当我着急找别人的时候,别人已读不回一开始确实挺受伤的,觉得被轻视了,进而会觉得自己价值受到了批判,这是每个人都不喜欢的感觉。但在工作里,一定要谨记的是,这是在工作,减少情绪化,别人不回,可能是看了消息后切走了就忘了,有可能对方是一个不靠谱的人,重要的是如果对方不回复,我们还能不能继续进行后续的工作,如果可以,比如找其他人,我们就转向找另一个人,如果不可以,我们则隔一段时间再去询问一下。整个过程一定要围绕着事情为核心,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投入其中。 工作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相处或者是一个老好人,而是解决问题。
  • 珍惜和构建自己的影响力:有些同事即使被裁员了也知道他可以去其他公司干的不错,这因为他的行事风格就是靠谱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逐步的输出自己的影响力。比如从代码风格、代码review上尽可能少的出现低级错误,知识内容输出方面。

团队

该部分仅登录用户可见

感言

工作是苦中作乐,要找到其中的“乐”

有一段时间会对工作非常抗拒的程度,在上班路上我翻来覆去的想,我为什么这么讨厌工作。大概就是下面几个原因:

  • 工作中的社交让我耗费精力,一句话斟酌半天,总是容易胡思乱想,过度猜测
  • 工作中的问题难以解决,没有头绪,工作迟迟没有进度,没有成果
  • 上班困的要死、累的要死,提不起精力

第一点我告诉自己,始终做重要的事,不钻牛角尖,不要始终反复的猜测别人怎么想的,其次凡事都要冒点风险,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不是你讨好别人,别人就能同等的尊重你。想和别人稳定的关系,需要冒点风险,这样才能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值得你付出。

第二点关于面对挑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工作就是一直比较有挑战性,一开始是很痛苦的,但是这里有一个教训就是,工作再难,不要慌了神然后乱来。举个例子要排查一个很难的问题,而且我们缺少经验,可能会有很多推测方向。一定不要每个方向都浅尝辄止,然后也不记录下来,到最后就是花费了很多时间,也没有真正排除错误答案。可以每个方向都走踏实了,都研究透了,并且记录清楚。这样即使没有最终的结论,这个过程仍然是沉淀了一些成果的。

第三点关于缺乏精力,本质是压力太大,休息不够导致。这其实是一种预警,我会在下文提到。

工作是相当长时间里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大部分,既然逃避不了,就要看看如何和平相处。如何面对工作很大程度决定了你将如何度过这一生。如果要给我们的生活打一个质量分,你会打多少分,更重要的,你会从那些维度进行打分?比如工作中效率还是业余生活的投入度?

身体不健康,精神就萎靡

“自律给我自由”是很吸引人的一句话,但是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够自律。很多视频会告诉因为你不够渴望,你没有搞清楚自律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自律而自律。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是作为上班族而言,要树立一个非常非常渴望的目标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是被生活逼急了,才往前走两步。所以没有一种顺其自然的“自律”吗?

在生活实践里会发现有的时候我的“自律水平”会更高,比如下班后,我会把房间好好拖地,收拾干净。然后我甚至会饶有兴致的看看书,早睡。但是有的时候下班后又会什么都不想动,别说拖地了,累的不行,大脑也动不了,沉迷于短视频之中。

所以其实影响“自律水平”除了所谓的“目标的渴望程度”,更重要的是“身体健康程度”。如果你觉生活一团糟糕的时候,就什么也不做,这一晚早点洗漱,早点睡觉,就这么简单。

第一天可能没有什么改进,持续一周,新的精神面貌一定会让你更有动力,更有脑力去做一些之前做不到的事情。

总结

刚工作时总结身边的都很厉害,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工作一段时间后,会觉得其实也有有一些人是在摸鱼划水,只要不惧挑战,对工作更深入,就已经比一些人做的更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只要再更靠谱,就能对工作有更多的掌控度,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人,不仅仅是理论,更是需要不断的实践。

最后修改:2025 年 04 月 13 日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或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